意見回饋
李麗霞攝

黑面琵鷺小故事

台灣冬候鳥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黑面琵鷺了。全球數量稀少,其中超過60%會在台灣度冬,可想而知台灣的西海岸河口及沙洲對牠們是多重要了。全身體色與另一種白琵鷺酷似,而且來台灣度冬時還會混群,但黑面琵鷺嘴為黑色,而且嘴基部一直延伸到兩眼之間為黑色,因此稱為黑面。牠們在賞鳥界被暱稱為「黑琵」,如果想看牠們,曾文溪口會是很好的選擇,那裏是數量最多的度冬地。目前是第一級保育類。

認識黑面琵鷺

基本資料

【學名】 Platalea minor
【俗名】 黑臉琵鷺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鳥綱
【目名】 鵜形目
【科名】 䴉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全身體色與琵鷺酷似,唯嘴先端為黑色,且嘴基、額、眼先之黑色相連。夏羽:後頭飾羽及頸下為黃色,冬羽:全身白色。為世界急需保護的鳥類。

生態習性

冬候鳥。常小群出現於海岸附近的沙洲及淺灘。多於黃昏及夜間覓食,白天休息停棲。覓食時,以扁平的匙狀嘴喙於淺水中左右撈動。主要食物為魚類、昆蟲、兩生類。海拔分布於0至50公尺。

  • 潟湖鹽田

    廣大的台江內海,古時浮載千帆客旅,如今成為一片漁鹽之鄉。魚苗、底棲及浮游生物安歇於潟湖內,如同牡蠣靜靜的過濾且吸收著大海精華;在潟湖靠陸域側,逐漸淤積陸化,早年開發為鹽田。淺底、平坦開闊的鹽田,海水中豐富的小型動物,是水鳥覓食的最佳環境,也能輕易的發現天敵。水鳥種類以鷸鴴科最多。《台江國家公園》

  • 濕地(河口泥灘地)

    乍看之下是一片爛泥巴,不小心踩進去要拔出腳來還很吃力又很髒,但這些被河流帶來堆積的沙泥,卻集陸域、海洋生態系的營養於一身。這裡蘊含豐富的有機碎屑,供養著各式各樣的生物,包含藻類、蝦蟹螺貝、多毛類、鳥類等;這裡的風平浪靜,供許多海洋魚類的仔稚魚安心長大,不受到大型掠食者的侵擾。在曾文溪口、鹽水溪口都可以見到泥灘地的景緻,有機會蹲下來靜靜觀察,也許就會看到招潮蟹架著蟹螯彷彿熱情的招呼唷!《台江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黑面琵鷺

  •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的河海交界之滄,孕育深厚的文化與豐富的生機。四百多年前,這裡大片沙洲和內海,撫平橫渡黑水溝而來的先民心中的驚濤駭浪。潮來潮去,台江內海漸成桑田,蚵架、魚塭串起居民的生活,哼著數魚歌,數算著大自然的供應,人情互信的樸實。

黑面琵鷺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