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橫帶唇魚小故事

主要棲息於礁岩、沙地,生性好奇,會打量甚至盯著潛水員。唇魚類的厚唇被認為有尊貴之相,俗名叫龍王,但此種漁民可能覺得正面長得醜,所以俗名「胎哥龍王」。其實他有個更好聽的別名叫「東沙蘇眉」,是珊瑚礁的亮點和指標物種。他們的體側邊有七條黑色的寬橫帶,與白色或粉紅色相間,頭肩部是亮麗的橙紅色。跟鸚哥魚一樣具先雌後雄的變性現象。

認識橫帶唇魚

基本資料

【學名】 Cheilinus fasciatus
【俗名】 橫帶鸚鯛,汕散仔,三齒仔,橫帶龍,黃帶唇魚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目名】 鱸形目
【科名】 隆頭魚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最大體長約為40公分(cm);體高大於體寬,為側扁型。體型延長如長卵圓形;頭部背面輪廓圓突。口中大,端位。體色呈白色或粉紅色,頭部為紅橙色,吻及頭背呈黑褐色;體側具七條寬的黑色橫帶,各鱗片具一黑紋。無脂鰭,有一個背鰭;幼魚尾鰭圓形,成魚之上下緣鰭條較突出;成魚腹鰭第一軟條不延長而向後達肛門。背鰭、臀鰭呈白色,體側橫帶延伸至背、臀鰭中央,腹鰭和胸鰭為橙色,尾鰭為白色,中央具一黑橫帶,鰭緣黑色。體被大形圓鱗。鼻孔每側2個。下頜較上頜突出,成魚下頜尤明顯;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

生態習性

肉食性,以底棲性的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海膽等為食。主要棲息於水深4-60公尺的岩礁區、砂泥底質區和珊瑚礁區。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臺灣地區則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南部海域、北部海域、東北部海域、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

  • 珊瑚礁生態系

    沙珊瑚礁生態系大致可分為環礁、中央大潟湖和島周邊等不同的環境。中央大潟湖因1998年珊瑚白化,珊瑚覆蓋率平均約2成,緩慢恢復中。環礁由於海水清澈,石珊瑚與軟珊瑚群體健康許多,表面也有潮池,棲息著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例如海膽、海參等,外緣珊瑚礁覆蓋率可高達70-85%。在水流比較強勁的地區,則有柳珊瑚的分布,可見此處海流較為強勁。先前常聽到的海洋動物小明星─「豆丁海馬」,就是在屬於柳珊瑚類的海扇珊瑚上被發現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 海草床

    海草床主要分布在東沙島及環礁周圍水淺之處,大多水深1-2公尺,地形淺而平坦。目前記錄有7種,生長在珊瑚砂及碎屑構成的底質。海草床可穩定底質、水質,緩衝波浪,並連結底層與水層的營養鹽循環,提供多種海洋生物幼生期的覓食及庇護所,也提供生物附生的基質,生態功能多樣。《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橫帶唇魚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圓圓的環礁好似南海承諾的戒指,約定這裡生命的繁盛興旺。「珊瑚洲」道盡了這裡的繽紛,宛如小紅帽的橫帶唇魚悠然經過岩礁,馬糞海膽氣定凝神地躲在海藻的偽裝下;小鸚哥魚群漫游海草床。在招潮蟹的指揮下上岸,跟著角眼沙蟹在沙灘上追尋翻石鷸的腳印,在一片湛藍中寧靜安歇。

橫帶唇魚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