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周銘泰攝

日本禿頭鯊小故事

日本禿頭鯊屬於兩側洄游的魚種,幼魚經歷6-7個月的海洋浮游期,在大潮的漲潮時抵達河口上溯,約在二到五月可見到大批魚苗。日本禿頭鯊所屬的鰕虎魚類,腹部特化成吸盤狀,也是他們能上溯的秘密武器。成魚在河川中上游繁殖,產卵在石頭底部,孵化後幼魚回到海中,度過海洋浮游期,再經歷河口上溯而成長。日本禿頭鯊的模樣非常的憨厚,圓圓的頭,上面還有一些斑塊,看起來很像和尚;嘴巴下位,以啃食石頭上的藻類為食物來源。

認識日本禿頭鯊

基本資料

【學名】 Sicyopterus japonicus
【俗名】 日本禿頭鯊,日本瓢鰭鰕虎魚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目名】 鱸形目
【科名】 鰕虎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體型略圓棍狀。口位為次端位。鱗片型態為細小櫛鱗。縱列鱗為57~61,橫列鱗為15~17。

生態習性

本種因頭部外型圓滑,而被稱為和尚魚。在全臺灣未受嚴重污染的溪流河域中,皆有分布,因目前西部的河川受到污染較為嚴重,以東部與屏東南部的族群數量較大。屬於典型的河海迴游魚種,會溯河產卵,可上溯到河川的上游水域。仔魚隨著溪流飄送到河口,經過2到3個月的浮游期,會成群迴溯到溪流中。成魚喜好湍急的瀨區及潭頭。以附著岩石的細微藻類為食。

  • 溪流生態系

    太魯閣境內包涵許多溪流的源頭,例如大甲溪、和平溪,其中立霧溪由西向東貫穿整個國家公園。境內岩層性質不同,岩性較堅硬的地方水域清澈,例如主要為大理石和片麻岩的砂卡噹溪,棲息著高身鏟頜魚、日本禿頭鯊、大和米蝦、斯文豪氏赤蛙等。而例如陶塞溪上游多崩壁,水域混濁,幾乎沒有生物的蹤跡。溪流生態系也可見一些溪流鳥類,例如鉛色水鶇、紫嘯鶇,還有冬候鳥的藍磯鶇。《太魯閣國家公園》

    玉山山區是台灣眾多溪流的分水嶺,其中拉庫拉庫溪的流域包含在園區內,是極為重要的溪流,棲息著保育類-台東間爬岩鰍,還有初級淡水魚如高身鏟頜魚、何氏棘魞,兩者體型都是溪流中的大哥等級。此外也有洄游性的魚蝦,例如日本禿頭鯊、大和米蝦。擁有清澈豐沛溪水的拉庫拉庫溪,是淡水生物珍貴的棲地。《玉山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日本禿頭鯊

  • 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位居台灣本島的心臟地帶,傳遞島嶼脈搏的跳動,孕育出豐富的生命。別忘了記下玉山薄雪草的夏日邀約,寒原的純白,準時綻放!

    太魯閣國家公園

    立霧溪是一把剛柔並濟的刀,穿鑿在大理石間,雕刻著太魯閣峽谷,奇石剛勁的輪廓和曲折的水紋,宛如昇天鳳蝶身上線條的流轉。

日本禿頭鯊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