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柯智仁攝

琵嘴鴨小故事

琵嘴鴨是冬天在濕地、沼澤常見的鴨子。牠最大特色就是牠的嘴了,公母都又大又很扁平;雄鳥的頭部是略帶光澤的綠色,背部黑色雜有褐色毛,下頸至胸為白色;雌鳥全身羽毛相對於雄鳥樸素很多,為暗黃褐色。度冬季他們通常會群聚,而且會和度冬雁鴨群混群,用牠扁扁的嘴在水中左右來回掃動,濾食浮游生物。

認識琵嘴鴨

基本資料

【學名】 Spatula clypeata
【俗名】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鳥綱
【目名】 雁形目
【科名】 雁鴨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嘴大且扁平。頭部至頸為綠色略帶光澤,背部黑色雜有褐色毛,下頸至胸為白色,腹部、及腹測為粟褐色。尾下腹與黑色。雌鳥:嘴及全身為暗黃褐色。

生態習性

冬候鳥。常成群活動,善於飛行,飛行時頸腳伸直。常棲息於湖泊草澤河口草原與農耕地帶,大多築巢於地面,亦有築巢於樹洞中,雛鳥為早熟性。主要食物為水生動、植物。海拔分布於0至50公尺。

  • 潟湖鹽田

    廣大的台江內海,古時浮載千帆客旅,如今成為一片漁鹽之鄉。魚苗、底棲及浮游生物安歇於潟湖內,如同牡蠣靜靜的過濾且吸收著大海精華;在潟湖靠陸域側,逐漸淤積陸化,早年開發為鹽田。淺底、平坦開闊的鹽田,海水中豐富的小型動物,是水鳥覓食的最佳環境,也能輕易的發現天敵。水鳥種類以鷸鴴科最多。《台江國家公園》

  • 濕地(河口泥灘地)

    乍看之下是一片爛泥巴,不小心踩進去要拔出腳來還很吃力又很髒,但這些被河流帶來堆積的沙泥,卻集陸域、海洋生態系的營養於一身。這裡蘊含豐富的有機碎屑,供養著各式各樣的生物,包含藻類、蝦蟹螺貝、多毛類、鳥類等;這裡的風平浪靜,供許多海洋魚類的仔稚魚安心長大,不受到大型掠食者的侵擾。在曾文溪口、鹽水溪口都可以見到泥灘地的景緻,有機會蹲下來靜靜觀察,也許就會看到招潮蟹架著蟹螯彷彿熱情的招呼唷!《台江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琵嘴鴨

  •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的河海交界之滄,孕育深厚的文化與豐富的生機。四百多年前,這裡大片沙洲和內海,撫平橫渡黑水溝而來的先民心中的驚濤駭浪。潮來潮去,台江內海漸成桑田,蚵架、魚塭串起居民的生活,哼著數魚歌,數算著大自然的供應,人情互信的樸實。

琵嘴鴨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