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陳慧如攝

福氏副魚翁小故事

多半可在叢生的珊瑚中發現他們,躲在當中伺機偷襲甲殼類獵物。體紅褐色,背鰭基部及體側中間分別有一淡黃色縱帶。臉及肩部有較深紅褐的小斑點。

認識福氏副魚翁

基本資料

【學名】 Paracirrhites forsteri
【俗名】 雀斑副䱵,海豹格,副䱵,格仔,福氏副魚翁,雀斑副魚翁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目名】 鱸形目
【科名】 䱵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側面橢圓形,體側扁,頭後方體背略為隆起。口斜位,口裂小,吻短而鈍。體呈黃褐色,腹面較淡。頭部與體前部體色呈淡灰色,散佈許多紅褐色小點。體側沿背緣自第二背鰭中央至尾鰭基部具一黑色縱帶,其下另具一淡黃色縱帶。尾鰭截形。胸鰭下半部具延長肥大而不分枝之軟條。各鰭淡黃色。體被圓鱗。背鰭硬棘部鰭膜末端突出成單一鬚狀。

生態習性

以甲殼類與小型魚類為食。棲息於清澈的潟湖與面海礁區。分布於印度-太平洋。臺灣地區則分布於東北部、東部、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等。

  • 珊瑚礁生態系

    沙珊瑚礁生態系大致可分為環礁、中央大潟湖和島周邊等不同的環境。中央大潟湖因1998年珊瑚白化,珊瑚覆蓋率平均約2成,緩慢恢復中。環礁由於海水清澈,石珊瑚與軟珊瑚群體健康許多,表面也有潮池,棲息著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例如海膽、海參等,外緣珊瑚礁覆蓋率可高達70-85%。在水流比較強勁的地區,則有柳珊瑚的分布,可見此處海流較為強勁。先前常聽到的海洋動物小明星─「豆丁海馬」,就是在屬於柳珊瑚類的海扇珊瑚上被發現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海域為黑潮支流流經之處,因海底地形造成湧升流,營養鹽豐富,隨潮汐又有底層冷水團上舉進入,強勁海流將海水混合均勻,滋養許多海洋生物,且受海水暖化影響的程度較低。澎湖南方四島珊瑚礁,特色是大面積的枝狀或桌面狀石珊瑚群聚,具有旺盛的造礁活動。珊瑚礁提供其他海洋生物的棲息,可見各種隆頭魚、蝶魚及石鱸,特別容易見到大群洄游性的雙帶烏尾鮗,以魚類相來說兼具有臺灣北端和南端的物種,具有南北交會的特色。此外,這裡曾記錄到殼長逾40公分的大法螺,彌足珍貴。《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福氏副魚翁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圓圓的環礁好似南海承諾的戒指,約定這裡生命的繁盛興旺。「珊瑚洲」道盡了這裡的繽紛,宛如小紅帽的橫帶唇魚悠然經過岩礁,馬糞海膽氣定凝神地躲在海藻的偽裝下;小鸚哥魚群漫游海草床。在招潮蟹的指揮下上岸,跟著角眼沙蟹在沙灘上追尋翻石鷸的腳印,在一片湛藍中寧靜安歇。

    墾丁國家公園

    恆春民謠的音符自月琴流出,在南國暖風下緩慢的旅行,鑽入板根的盤根錯節裡,窺探著黃裳鳳蝶穿上一身金的秘密。與到訪候鳥相遇,與浪花、魚群一起歌唱…在珊瑚礁上休息一下吧,撫慰旅行的疲憊。晚風中,音符到了原始的熱帶林深處,南仁湖正安歇,任憑螢光蕈悄悄點亮這黑夜。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玄武岩的堅硬彷彿東北季風的嚴寒到底,錘鍊出澎湖南方四島令人讚嘆的海蝕地形與獨特的菜宅地景。陸地,是過境候鳥的歇腳處,海域則是美麗與險惡並存,有大片繽紛的珊瑚,也有聞之色變的黑水溝。在冷暖水團的交會下,孕育出多樣的生命。

福氏副魚翁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