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余欣怡攝

偽虎鯨小故事

相對活躍的黑鯨類,小群活動,會有接近船隻、轉體及躍出水的行為。背鰭形狀和雌虎鯨相似,也因此得名「偽虎鯨」,不同的是偽虎鯨渾身漆黑,頭部比較修長。食物包括魚類、頭足類,有過捕食其他鯨豚類的紀錄,在台灣,則有數次捕食鬼頭刀的觀察紀錄。

認識偽虎鯨

基本資料

【學名】 Pseudorca crassidens
【俗名】 海馬,和尚鯃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哺乳綱
【目名】 鯨目
【科名】 海豚科
更多資訊 

型態描述

偽虎鯨屬於黑鯨類,而黑鯨類屬於齒鯨。「鯨」指的是體型大小而非分類依據,而一般認為黑鯨類與海豚的關係較其他鯨類接近,因此將黑鯨類歸為海豚科。偽虎鯨成體體長4.3至6公尺,體型較雌虎鯨苗條;而雄性偽虎鯨平均體長高於雌性偽虎鯨。成體體重為1,100至2,200公斤。黑鯨類的嘴喙不明顯,具單一噴氣孔;而偽虎鯨的頭形修長,吻端圓鈍。偽虎鯨全身一致呈深灰或黑色,頭部在光線下可能呈淺灰色;體色較雌性虎鯨暗,僅胸部腹面具有顏色較淺的斑塊;除了虎鯨之外,其餘黑鯨類的胸部腹面都有灰色至白色的錨狀或W型紋路。偽虎鯨背鰭巨大,位於軀體中央,後緣明顯內凹呈鐮刀狀;胸鰭具肘部,呈獨特的S型,比例短且窄;尾鰭比例較小,而中央與其他黑鯨類一樣有明顯凹刻。上下顎大部分區域都長有牙齒,上下各有16至22顆。

生態習性

以頭足類與魚類為食,偶而捕食海洋哺乳類。黑鯨類為群居動物,具有組織完善的群隊,有時會與其他類鯨豚同游。偽虎鯨一群約10至50隻,偶而可見數百隻個體聚在一起。黑鯨類主要於夜間攝食,白天則休息或在海面附近移動,快速游行時常以小角度躍離水面而後馬上入水。偽虎鯨較罕見,但會接近船隻且十分活躍,時常躍身擊浪與嘻鬧玩耍,躍身擊浪時會進行轉體以側身入水;上升至海面浮出時經常顯露頭部與大部分的身體,經常張口露出整排牙齒。游泳迅速,一般認為野外個體的攻擊性強,會捕食海豚,也有攻擊大翅鯨幼鯨的紀錄。黑鯨類似乎會依據食物供應與各地區的狀況而不定期地進行長途遷徙,不過偽虎鯨尚未有已知的固定路線。偽虎鯨曾有800多隻一同擱淺的紀錄。為大洋性物種,主要出現於深度較深的外海與半封閉的紅海與地中海,偶而會出現在近岸深水區。雖然各地的紀錄不多,但分布的範圍廣泛,可能偏好較溫暖的地區,包含熱帶與暖溫帶的深水海域。臺灣在東部、東南部與蘭嶼海域有調查紀錄;綠島則在近年有一次發現紀錄。

  • 海洋

    墾丁海域的物種以鯨豚、海龜、海鳥、海蛇最受矚目。過去的研究曾記錄到23種鯨豚,超過全台記錄的一半,種類包括花紋海豚、弗氏海豚、偽虎鯨等。海蛇以黃唇青斑海蛇,海龜以綠蠵龜為常見。海鳥則像是燕鷗類、黑背白腹穴鳥、黑叉尾海燕等,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海域活動。《墾丁國家公園》

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偽虎鯨

  • 墾丁國家公園

    恆春民謠的音符自月琴流出,在南國暖風下緩慢的旅行,鑽入板根的盤根錯節裡,窺探著黃裳鳳蝶穿上一身金的秘密。與到訪候鳥相遇,與浪花、魚群一起歌唱…在珊瑚礁上休息一下吧,撫慰旅行的疲憊。晚風中,音符到了原始的熱帶林深處,南仁湖正安歇,任憑螢光蕈悄悄點亮這黑夜。

偽虎鯨分布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