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回饋
葉志慧攝

尋訪簡介

從金城體育場,就可以走到浯江溪口,漫步在河口泥灘地及周圍的紅樹林,感受潮間帶豐富的生機。這裡是度冬鷸鴴科鳥類的大本營,也是活化石生物─鱟的主要棲地。

尋訪資訊

基本資料

【景點類型】 親子同樂
【全區面積】約500平方公尺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收費】免費

管理單位

【管理單位】 金門縣政府
【電話】 082-318823
【入園申請】 不需申請
【入山申請】 不需申請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查看建議路線 
【自行前往】 查看建議路線 
  • 潮間帶與河口

    浯江溪口的潮間帶可見泥灘地和紅樹林,紅樹林可見水筆仔與海茄苳,泥灘地則有大批的候鳥,像是搶眼的蠣鴴,悠游潮溝的小水鴨。漲退潮前後一小時則是覓食天堂,水鳥眾多,也是賞鳥的好時機。

環境小教室

吾的母親河

浯江溪是金門島重要且最長的溪流。光復後,浯江溪成為戰地前線,潮起潮退的建功嶼遂為堅固的戰地碉堡,與岸邊的反登陸樁共同在海路上捍衛著大小烈嶼,如今浯江溪口是水鳥的樂土。浯江日落和灘地上的鱟,是許多金門人回憶的美好,近年更在溪口記錄到水獺的蹤跡。

水獺足跡知多少

金門全島幾乎都有歐亞水獺的分布,湖庫、河口、水塘、溝渠等形成水域網絡,水獺以吳郭魚為主食。近年自然棲地日益受干擾、破壞,水泥化,水獺面臨穿越道路的危險,已有數起陸死案例;且開發案導致棲地消失與劣化,對於個體活動範圍可大到一個金門島的水獺,生存壓力更為迫切。十年多前水獺的族群量估計為100多隻,現今雖未掌握確切數字,但很可能已面臨決定族群命運的關鍵點;如果善加維護金門的生態條件,水獺也有希望逐漸昌盛。

守‧鱟

鱟與泥盆紀的祖先外型相似,歷經地球史上的環境劇變,是難得的活化石。稚鱟棲於海灘,漸往近海生活,繁殖期成鱟會生殖洄游回到潮間帶產卵在沙中。鱟所依賴的棲地多受人為活動干擾,或是直接被破壞與消失,又因個體成長得很慢,因此極待積極的保育。

鄰近景點

  • 金水國小展示館

    金門居民早期為了尋找出路,紛紛前往海外發展,形成金門大量人口外移,也演變出金門特殊的僑鄉社會結構,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為金門最大的僑辦學校,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本館展示內容可分為A、B、C三大區。

    古崗樓

    古崗湖位於金門城東門外,古崗村南隅敵台山旁;古崗樓樓高三層,達16公尺,朱樑碧瓦,重簷迴廊,瑰麗壯觀。展示內容有古崗湖與樓的簡介,明魯王與金門的關係,及蔣中正與金門等的介紹。

    得月樓展示館

    此洋樓主人為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蓋的洋樓,於民國20年所興建,後因海盜猖獗,為顧及安全,而於民國22年加以建構防禦槍樓–「得月樓」,並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在當時得月樓為水頭村最高的建築物。

  • 僑鄉文化展示館

    民國20年左右的金門,引入外來文化,飲食、服飾、建築、日常用語、信仰、公共衛生等普遍受到南洋殖民地的影響,呈現混血融合的嶄新風貌。而出洋客致富返鄉,興建大厝,誇耀於鄉里,是衣錦還鄉的重要象徵。因此,許多中西合璧的洋樓被興築起來,宏大的建築規模及華麗的門面裝飾,在傳統聚落中特別醒目。

金門曾是煙硝衝突的戰地,考驗人們意志和勇氣的前線,卻也是生物在人類開發腳步下得以喘息的庇蔭。島上大大小小的水塘濕地是旅行候鳥的綠洲,水獺生息的地盤,食蟲植物的小小舞台。冬風的滄勁,夏陽的直率,一如高粱酒的剛烈,和栗喉蜂虎身上每個色彩的鮮明。灘地上的鱟見證了反登陸樁保家衛國的心志,挺著硬殼在浪潮中遊走,好似熊熊戰火熬煉出人民的堅忍不拔。這裡,文化貼著野地的脈絡生長,大陸與島嶼的生態彼此交會流動著,跟著草地上的戴勝,一起探險吧!-金門國家公園

生物多樣性地圖



※如為保育類物種,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